基督教历史 基督教由来

发布时间:2023-05-05 09:46:41   来源:潇湘历史百科    语言:【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字号:

基督教是一种发源于中东以色列地区,信仰耶稣基督为救世主和天国的宗教。基督教主要包括:天主教、新教、东正教三大教派和其他一些较小教派。下面潇湘生活百科就给大家分享......


  基督教宗教改革

  自西罗马帝国遭日耳曼民族的东哥特人灭国之后,在称作黑暗的中世纪的中世纪,天主教会开始包办一个人从出生的洗礼、结婚的婚礼到死去的葬礼,并成为特殊环境下约束人们律己生活、维持社会秩序的组织。而修道会的成立,也使得基督教成为西欧的学术权威。此后,主教陆续组织起教徒收复被荒废的无主之地。公元6世纪,意大利在教宗额我略一世[格里高利一世]带领下抵挡住了伦巴德人的入侵,自此成为政治势力。而教廷也在政治化的过程陷入腐朽,从第八次大公会议以降,历任教宗陆续将正教会反对的章要写入大公教义,也使得大公教义丧失了普世性,成了权利的工具。

基督教历史 基督教由来

  基督教简史

  公元15世纪,随着年西欧中世纪的结束,西方基督教在文艺复兴的政教分离与人道主义主流思想背景下,产生了针对旧教的新教理论,而罗马教会也在康斯坦茨公会议上宣布将进行从头到身体的改革,但没能成行。教会的腐朽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于是16世纪初,德国的马丁·路德以教会贩卖赎罪券为中心,开始了一系列从宗教问题到政治问题的改革运动。此后,德国到北欧的基督教会纷纷响应路德,脱离曾经唯一的罗马教会。是为宗教改革运动的开始。

  路德的同时代,新教改革派先驱慈运理提出唯圣经论。此后法兰西王国的约翰·加尔文提出了双重预定论,以长老制的教会为基础在瑞士组织起自己的宗教改革运动,并得到苏格兰的约翰·诺克斯为首者响应。与此同时,英格兰国王亨利八世也借离婚问题,将国内的天主教会独立出罗马教廷,成立英格兰国教会(安立甘宗)。自此更正主义基督教(新教)的三大宗派成型。但初期的英格兰国教会仍在大公教义和更正教义之间摇摆,直到伊丽莎白一世提出中道政策(viamedia),并以此迎来伊丽莎白王朝的文艺复兴。

  1545年,天特大公会议召开,更正派教会与天主教会达成和解,而天主教会整顿纲纪的问题没有取得满意进展。但随着宗教改革的不断进行,和日益严峻的社会形势,天主教会也诞生了以依纳爵·罗耀拉的耶稣会为首的新兴修道会。耶稣会在欧洲传道的同时,也借助地理大发现的契机,将基督教带到了亚洲、非洲、美洲世界各地,并因为尊重各地的地方文化和传统使得基督教自此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多信徒的宗教。

  17世纪初,因德国的三十年战争导致西欧陷入荒废阶段,主流社会开始进行对战争原因的反省,继而开始否定人格神、否定耶稣的神性、否定奇迹,以及用自然神论重新解读圣经。是为宗教改革后的欧洲启蒙时代。而自由主义神学和康德哲学的出现,也让天主教会和越来越多的新教派发生不可调节的根本性矛盾。但随着不可知论、泛神论、无神论的兴起,以及法国大革命蔓延西欧大陆,越来越多的人退出教会,整个基督教社会都陷入信任危机。著名哲学家、思想家马克思就发出:“圣经是神圣的,但宗教是鸦片”的世界名言,并以此宣传与原始基督教描写的理想社会相同,但又更实际的共产主义。

  基督教清教徒革命

  基督教在英国自伊丽莎白一世以降,主张彻底清除天主教会残余的加尔文宗清教徒,因为遭到政治上的镇压,或为实现政治、宗教目标去到了美国,或皈依了国教派,或皈依了其他非国教的新教宗派。直到之后的斯图亚特王朝统治时期,清教徒爆发了清教徒革命,并一度推翻王权建立共和,最后王政复辟。经过这次光荣革命,议会权相对王权已占据上风,确立了国王以下的议会制和君主立宪制,为后来议会的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工业革命、殖民帝国主义奠定基础。是为近代史的开端。

  基督教在远离欧洲的美利坚合众国,因政府从建国开始既推行宗教信仰自由的保护政策,而受到新教各派移民的青睐,成为基督教百家争鸣、多样化发展的新大陆。18世纪,伴随着美国的大觉醒运动为代表,以及信仰复兴运动、再临运动、五旬节运动在内的宗教运动陆续发起,也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新兴宗教和邪教组织,并波及到欧洲与世界各地。19世纪,在信仰复兴运动的背景下,新教各派开始将传教的注意力投到美国以外。20世纪初,围绕自由主义神学,新教进行了以梅钦为首的讨论,美国新教分成采用自由派神学的主流新教、主张圣经无误的福音派神学两派。

  而受到欧洲格局的变化,以教皇至上和反近代化为主流的天主教会,则先后被拿破仑一世没收了教皇国,又在维也纳会议及其后的普法战争式微,直到1861年意大利王国成立后限制在罗马城内。1864年,庇护九世将启蒙主义、自由主义、共产主义在内的思想列入谬论表,并将教皇首座权、教皇无误说写入教义,后者也导致老派天主教会为首的教会脱离。但19世纪后半叶,随着英国在内的英语国家相继废除了对天主教徒的不平等对待,以及爱尔兰大饥荒造成爱尔兰天主教徒向北非为首的世界各地移民,天主教会迎来了转机。

  东方基督教的正教会方面,俄罗斯正教会自彼得大帝死后,因俄罗斯帝国其后的罗曼诺夫王朝皇帝保护国家的西欧近代化,受到了国家管制。1721年,莫斯科大主教被废除。受此影响,正教徒在18世纪后半叶的阿索斯山开始了正教修道精神复兴运动,诞生了圣塞拉芬为首的修道士。而为不受西方教会改革的影响,延续正统精神,司铎们将4世纪至15世纪历代正教圣人的文集汇编于《慕善集》出版。而奥斯曼帝国范围由普世牧首统一管辖的教会,随帝国逐步解体而纷纷成为独立教会,直到1850年雅典大主教承认其牧首权,成为首位但平权的联盟体制。而其他东方正统教会也开始在19世纪移民到美国、澳大利亚为首的国家。

  基督教普世教会合一

  1929年,梵蒂冈城国根据拉特兰条约建立,成为象征性国家。但失去政治权利的天主教会为求自保,面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在身边兴起的德国、意大利、西班牙为首的法西斯主义采取了退让政策,又在西班牙内战站在德国、意大利支持的佛朗哥一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教皇庇护十二世外交上默认了纳粹德国的犹太人大屠杀,暗地里则资助盟军军费、接收犹太人进入罗马,命令各地教会为犹太人办假施洗证、提供衣物和药品。1944年,犹太教首席拉比就此表达了感谢,而希特勒闻讯则叱骂庇护十二世为“犹太人爱好者”。但天主教会二战期间的软弱外交,以及对法西斯主义不清不楚的态度,造成其在战后备受争议,促使教内主张第二次宗教改革的声音成为主流。

  20世纪以后,随着共产主义革命的兴起,东方基督教的正教会受到了压制。祭司不能穿着祭服在教堂外礼拜,不能在墓地祷告下葬的死者。1931年,苏联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下令炸毁了历史上沙皇为纪念基督教拯救俄罗斯而建造的救世主大教堂。直到苏联,巴尔干半岛在内的共产主义国家相继解体后,正教会恢复正常化发展。

  另一方面,1846年,为应对德国的自由主义神学,位于英国的福音主义联盟提出了新教福音主义信仰9项原则。是为基要主义。1910年,新教在爱丁堡举行了世界基督教大会,天主教会与东正教会在内的各教派到场,商讨教会合一。1948年,世界基督教会联合会[WCC]成立。是为普世教会合一运动。此后新教各派受信徒减少影响,陆续就洗礼、圣餐、职阶达成一致,联合教会[UnitedChurch]诞生。1961年,俄罗斯正教会代表正教加入WCC。20世纪末,希腊正教会与叙利亚正教会达成教义一致。埃及的科普特正教会也作为WCC的一员在非洲展开活动。

  1960年代,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召开,保禄六世[保罗六世]向普世教会合一运动发出积极信号,并强调基督是天主与人类间唯一的中保,圣母中保的角色完全隶属于基督。1965年12月7日,天主教会和正教会在罗马和东方的法纳耳,宣读了相互宽恕书,取消了东、西大分裂以后判处了900年的绝罚。

  1999年10月31日,新教的路德宗世界联盟和天主教会双方高级代表就“因信称义”问题在德国奥格斯堡签署《成义联合声明》,强调人的得救和成义,除了来自神白白恩赐的圣宠外,也需要人本身的努力来配合神所赐的得救圣宠。双方在联合声明的“成义”教理上取得基本共识,撇除谴责。结束了双方自宗教改革后延续了500年的争执。

  2006年7月23日,在韩国举行的世界卫理公会大会上,卫理公会[遁道宗]也接纳了该份声明。2007年,东正教会的普世牧首同意罗教宗为东、西天主教会共同的第一主教。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代表文章作者的观点,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与本站无关,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图片来源基于CC0协议的免版税图库,如有疑议请告诉我们,投诉邮箱:1613598000@qq.com

  • 1
  • 2

TAG: 基督教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