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立冬

发布时间:2024-12-21 05:14:06   来源:潇湘历史百科    语言:【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字号:

  【立冬】: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九个节气,,斗柄指向西北,太阳黄经达225°,于公历11月7-8日之间交节。立冬是季节类节气,表示自此进入了冬季,意味着风雨、干湿......


  【立冬】: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九个节气,,斗柄指向西北,太阳黄经达225°,于公历11月7-8日之间交节。立冬是季节类节气,表示自此进入了冬季,意味着风雨、干湿、光照、气温等,处于转折点上,开始从秋季向冬季气候过渡。“秋收冬藏”,万物在冬季闭藏,冬季是享受丰收、休养生息的季节。立冬,是民间“四时八节”之一,在古代我国一些方会在立冬举行祭祀、饮宴等活动,作为重要的节日来庆贺。

24节气:立冬

  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冬天季节,阳退阴生,生气闭蓄,万物开始收藏。传统是以“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秋季少雨干燥气候渐过去,开始向阴雨寒冻的冬季气候过渡。立冬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由于地表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能量,所以一般初冬(孟冬)时期气温虽逐渐下降,但还不是很冷;随着时间推移,强冷空气南下频繁,并越过南岭,天气越来越冷。在北方地区,立冬前就已很寒冷了。

  立冬节气

中文名立冬英文名Beginning of Winter
立冬的谚语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代表寓意表示冬季开始,万物自此闭藏。
气候特点由少雨干燥向阴雨寒冻过渡。所属季节冬季
时间每年公历11月7-8日之间节令养生滋阴潜阳、少食生冷。
节令古俗补冬、贺冬太阳位置太阳位于黄经225°
节令三候水始冰;地始冻;雉入大水为蜃。风俗食物草根汤、羊肉汤、饺子等
节令属性二十四节气的十月节令农事活动耕肥水管理、做好防冻措施
前一节气霜降后一节气小雪

  立冬是什么意思

  立冬寒冬景象立冬,十月节。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水始冰。水面初凝,未至于坚也。地始冻。土气凝寒,未至于拆。雉入大水为蜃。雉,野鸡;郑康成、《淮南子》、高诱俱注蜃为大蛤。《玉篇》亦曰:蜃,大蛤也。《墨子》又曰:蚌,一名蜃,蚌非蛤类乎?《礼记之注》曰蛟属,《埤雅》又以蚌、蜃各释,似非蛤类。然按《本草》车螯之条曰:车螯,是大蛤,一名蜃,能吐气为楼台,又尝闻海旁蜃气成楼垣。《章龟经》曰:蜃大者为车轮岛屿,月闲吐气成楼,与蛟龙同也。则知此为蛤,明矣。况《尔雅翼》引周礼诸家,辩蜃为蛤甚明。《礼记之注》以谓雉,由于化之说,故以雉子为蜃,《埤雅》既曰似蛇而大,腹下尽逆鳞,知之悉矣,然复疑之:一曰状似螭龙,有耳,有角,则亦闻而识之,不若《本草》、《章龟经》为是,即一物耳。大水,淮也,晋语曰:雉入于淮为蜃。

  《吕氏春秋·孟冬》:“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斋。立冬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还,乃赏死事,恤孤寡。”高诱注:“先人有死王事以安边社稷者,赏其子孙;有孤寡者,矜恤之。”晋崔豹《古今注》:“汉文帝以立冬日赐宫侍承恩者及百官披袄子。”又“大帽子本岩叟野服,魏文帝诏百官常以立冬日贵贱通戴,谓之温帽。”东汉崔定《四民月令》:“冬至之日进酒肴,贺谒君师耆老,一如正日。”

  七十二候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冬”的解释是:“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看来,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完整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规避寒冷的意思。

  我国古代将立冬节气分为3个5天,并由此定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三候“雉入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立冬是几月几日

  立冬上古时代以斗柄指向确定季节交替,北斗七星循环旋转,这斗转星移与季节变换有密切关系,以北斗星斗柄所指的方位作为确定季节的标准称为斗建,当北斗星斗柄指向西北方位时为立冬节气。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来自于三百多年前订立的“定气法”(1645年起沿用至今),“定气法”是根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来确定节气的方法,即在一个为360度圆周的“黄道”(一年当中太阳在天球上的视路径)上,划分为24等份,每15°一等份,以春分点为0度起点(但排序仍习惯上把立春列为首位),按黄经度数编排;太阳在黄道上每运行15度为一个“节气”,每“节气”的度数均等、时间不均等;廿四个节气是24个时间点,“点”具体落在哪天,是天体运动的自然结果;太阳黄经达225°时为立冬节气,公历11月7-8日之间交节。

  什么时候立冬

  立冬,表示冬季自此开始,传统上是以二十四节气“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立冬时节,太阳已到达黄经225度,地球位于赤纬-16°19',北半球的太阳高度变小,白昼时间缩短,北半球获得太阳的辐射量越来越少,但由于此时地表在下半年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能量,所以还不很冷。孟冬(立冬至小雪)期间,在晴朗无风之时,常会出现风和日丽、温暖舒适的“小阳春”天气,在民间有“十月小阳春”一说。在南方部分地区初冬(孟冬)这时期一般不会很冷,但随着时间推移,冷空气频繁南下,气温逐渐下降。北方地区,在进入冬季前至春季这段时间都很寒冷,冬季几个节气的气候变化不明显,下雪是北方冬季的主要特征。

  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立冬至小雪节令(相当于农历十月)期间,常会有一段温暖如春的天气,以致一些果树误以为春天到来,二度开花,正所谓“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在冬天季节,所谓“冷在三九”,“三九天”之前通常不会很冷。以冬至逢壬日为起点,每“九天”算一“九”,第一个九天叫做"一九",第二个九天叫"二九",依此类推,一年中最冷的时期便是"三九天"。自冬至节气起,开始进入“三九天”,强冷空气南下频繁,气温骤降,天气寒冷。所以,冬季真正寒冷,是在冬至后。

  立冬习俗

  贺冬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立”是建立、开始的意思。立冬作为“四立”之一的重要节气,是我国民间非常重视的季节节点之一,也是享受丰收、休养生息的时节,通过冬季的休养,期待来年的兴旺吉祥。立冬不仅是冬季的第一个季节,在我国的很多地方也被当做重要的节日来庆祝。立冬,在古代社会是“四时八节”之一,人们一般都要举行祭祀活动。立冬是十月的大节,在中国民间有祭祖、饮宴、卜岁等习俗,以时令佳品向祖灵祭祀,以尽为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祈求上天赐给来岁的丰年,农民自己亦获得饮酒与休息的酬劳。

  补冬

  立冬立冬后,就意味着今年的冬季正式来临。草木凋零,蛰虫休眠,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立冬意味着进入寒冷的季节,人们倾向进食可以驱寒的食物。在南方,人们会吃些滋阴补阳,热量较高的食物,如鸡鸭肉等,有的还会和中药一起煮来增加药补的功效。

  立冬,闽中俗称“交冬”,意为秋冬之交。立冬“补冬”,家家户户要熬制草根汤,将山白芷根、盐肤木根、山苍子根、地稔根等剁成片,下锅熬煮出浓浓的草根汤后,捞去根块,再加入鸡、鸭、兔肉或猪蹄、猪肚等熬制。草根品种众多,配方也多种多样,但都躲不开补肾、健胃、强腰膝的功能。在广东的潮汕地区,立冬要吃甘蔗、炒香饭。甘蔗能成为“补冬”的食物之一,是因为民间素来有“立冬食蔗齿不痛”的说法,意思是“立冬”的甘蔗已经成熟,吃了不上火,这个时候“食蔗”既可以保护牙齿,还可以起到滋补的功效。

  立冬在北方则有吃水饺的风俗。在北方,立冬的规矩是吃饺子,因为水饺外形似耳朵,人们认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冻。立冬时,包饺子,味道既同大白菜有异,还要蘸醋加烂蒜吃,才算别有一番滋味。立冬为什么吃饺子?因我国以农立国,很重视二十四节气,“节”者,草木新的生长点也。秋收冬藏,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选择了“好吃不过饺子”。

  立冬各地温差

  立冬我国幅员辽阔,南北纵跨数十个纬度,因而存在南北温差大,立冬之后南北温差更加拉大。立冬后,我国的青藏高原大部、内蒙古和黑龙江的北部地区,平均温度已达-10℃左右。最北部的漠河和海南省的海口,两者的温差可达30℃—50℃之多。北方的许多地方早已是风干物燥、寒气逼人。在南方有的地区在晴朗无风之时,常会出现风和日丽、温暖舒适的十月“小阳春”天气。我国岭南的南部与北部温差较大,冬季一般只有北部降雪,南部极少降雪。按近代学者张宝堃的“候平均气温”划分标准,候平均温度10℃以下算入冬,我国海南在以气温变化划分的立冬标准上,属全年无冬。

  立冬吃什么

  立冬后,就意味着冬季正式来临,标示秋季少雨干燥气候渐过去,开始趋向阴雨寒冻天气。草木凋零,蛰虫休眠,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中国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进入“立冬”节气后,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下降日趋明显。在寒冷的天气中,应该多吃一些温热补益的食物这样,不仅能使身体更强壮,还可以起到很好的御寒作用。立冬,闽中俗称“交冬”,意为秋冬之交,立冬“补冬”。在广东的潮汕地区,立冬要吃甘蔗、炒香饭。在汕头,人们立冬吃用莲子、香菇、板栗、虾仁、红萝卜等做成的香饭,这些也都是温热的食物。在北方,立冬的规矩是吃饺子,因为水饺外形似耳朵,人们认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冻。

  吃饺子:

  立冬为什么立冬吃饺子?因为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人们已经逐渐恢复了这一古老习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样的饺子卖得很火。当然冬至那天比如在山东枣庄一带也有喝羊肉汤的习俗。

  多吃主食,适当吃羊肉、鹌鹑和海参:

  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被称为产热营养素。所以,冬季我们要适当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摄入,保证优质蛋白质的供应。狗肉、羊肉、牛肉、鸡肉、鹿肉、虾、鸽、鹌鹑、海参等食物中富含蛋白质及脂肪,产热量多,御寒效果最好。

  气温骤降,身体一些部位对寒冷特别敏感,应当特别注意保暖。

  海带、紫菜可促进甲状腺素分泌:

  人体的甲状腺分泌物中有叫甲状腺素,它能加速体内很多组织细胞的氧化,增加身体的产热能力,使基础代谢率增强,皮肤血液循环加快,抗冷御寒,而含碘的食物可以促进甲状腺素分泌。含碘丰富的食物是:海带、紫菜、发菜、海蜇、菠菜、大白菜、玉米等。

  动物肝脏、胡萝卜可增加抗寒能力:

  寒冷气候使人体维生素代谢发生明显变化。增加摄入维生素A和维生素C,可增强耐寒能力和对寒冷的适应力,并对血管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维生素A主要来自动物肝脏、胡萝卜、深绿色蔬菜等,维生素C则主要来自新鲜水果和蔬菜。

  芝麻、葵花子能提供人体耐寒的必要元素:

  寒冷天气使人对体内蛋氨酸的需求量增大。蛋氨酸可以通过转移作用,提供一系列适应寒冷所必需的甲基。因此,冬季应多摄取含蛋氨酸较多的食物。如芝麻、葵花子、乳制品、酵母、叶类蔬菜等。

  立冬养生

  从立冬开始。寒冷气候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以增加肌体的御寒能力,这样就造成人体热量散失过多。因此,立冬时节的营养应以增加热能为主。可适当多吃瘦肉、鸡蛋、鱼类、乳类、豆类及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

  冬季在饮食养生方面,中医学认为应少食咸,多吃点苦味的食物,道理是冬季为肾经旺盛之时,而肾主咸,心主苦。从祖国医学五行理论来说,咸胜苦、肾水克心火。若咸味吃多了,就会使本来就偏亢的肾水更亢,从而使心阳的力量减弱,所以应多食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阳。这样就能抗御过亢的肾水。正如《四时调摄笺》里所说:“冬月肾水味咸,恐水克火,故宜养心。”

  中医古训:

  饮食调养要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古训,随四时气候的变化而调节饮食。元代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曰:“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也就是说,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热,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如牛羊肉、乌鸡、鲫鱼,多饮豆浆、牛奶,多吃萝卜、青菜、豆腐、木耳、银杏果等。

  这里须要注意的是,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各异,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同属冬令,西北地区于东南沿海的气候条件迥然有别;冬季的西北地区天气寒冷,进补宜大温大热之品,如牛、羊、狗肉等;而长江以南地区虽已入冬,但气温较西北地区要温和的多,进补应以清补甘温之味,如鸡、鸭、鱼类;地处高原山区,雨量较少且气候偏燥的地带,则应以甘润生津之品的果蔬、冰糖为宜。

  立冬古诗

  《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宋·钱时

  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园林尽扫西风去,惟有黄花不负秋。

  《立冬》明·王稚登

  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

  《立冬夜舟中作》宋·范成大

  人逐年华老,寒随雨意增。山头望樵火,水底见渔灯。

  浪影生千叠,沙痕没几棱。峨眉欲还观,须待到晨兴。

  《咏廿四气诗·立冬十月节》唐·元稹

  霜降向人寒,轻冰渌水漫。蟾将纤影出,雁带几行残。

  田种收藏了,衣裘制造看。野鸡投水日,化蜃不将难。

  《立冬》元·陆文圭

  旱久何当雨,秋深渐入冬。黄花犹带露,红叶已随风。

  边思吹寒角,村歌相晚舂。篱门日高卧,衰懒愧无功。

  《立冬日作》宋·陆游

  室小才容膝,墙低仅及肩。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

  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绵。平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

  《立冬日野外行吟》宋·释文珦

  吟行不惮遥,风景尽堪抄。天水清相入,秋冬气始交。

  饮虹消海曲,宿雁下塘坳。归去须乘月,松门许夜敲。

  《烟雨馆立冬前一日》宋·葛绍体

  已过重阳种菊花,留连秋色带霜华。休言明日朔风起,肠断天涯人怀家。

  《立冬后述情》宋·张侃

  山城并水寒较早,鸳瓦新霜写花草。五朝三朝风萧萧,九日十日云飘飘。

  秋将归去冬又至,寒色不遮万山翠。小窗倚徙片时间,有美人兮隔江水。

  《立冬》宋·紫金霜

  落水荷塘满眼枯,西风渐作北风呼。黄杨倔强尤一色,白桦优柔以半疏。

  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拟约三九吟梅雪,还借自家小火炉。

  《立冬舟中即事其一》明·张以宁

  一滩一滩复一滩,轻舟荡桨上曾湍。三秋岭外雨全少,十月邕南天未寒。

  露岸苇花明白羽,风林橘子动金丸。如何连夜还乡梦,不怕关山行路难。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代表文章作者的观点,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与本站无关,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图片来源基于CC0协议的免版税图库,如有疑议请告诉我们,投诉邮箱:1613598000@qq.com

上一篇:24节气:霜降
下一篇:24节气:小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