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祺瑞

发布时间:2023-06-05 09:15:52   来源:潇湘历史百科    语言:【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字号:

段祺瑞简介 段祺瑞(1865-1936),别名段启瑞、段芝泉、正道老人、北洋之虎,民国时期皖系军阀首领,曾任中华民国国务总理、临时执政。“北洋三杰”之一段祺瑞,......


   段祺瑞简介 

  段祺瑞(1865-1936),别名段启瑞、段芝泉、正道老人、北洋之虎,民国时期皖系军阀首领,曾任中华民国国务总理、临时执政。“北洋三杰”之一段祺瑞,有“三造共和”的美誉,是当时少有的廉洁官员,人称“六不总理”,享誉于世;曾四任总理,是中国现代化军队的第一任陆军总长和炮兵司令;最可称道的是他晚年保持气节,不与日寇合作。1936年,段祺瑞逝世,终年71岁。

段祺瑞

  段祺瑞生平

  青年时期

  1881年,段祺瑞怀揣一块银元徒步数十天二千余里,来到山东威海投奔任管带的族叔段从德(段昭德),被收留在军营中作哨书。

  1882年10月1日,父亲段从文在看望他的归途上被同行的两人害死,段祺瑞请假奔丧未获准,只得致函合肥知县,请求缉凶,不久案破,凶犯被正法。

  1883年5月10日母亲范氏因悲伤过度去世,抛下大妹启英十二岁,二弟启辅十岁,小弟启勋九岁,段祺瑞返乡治丧后回军营。

  1885年6月,清朝洋务派代表李鸿章创办北洋武备学堂,9月段祺瑞以优异成绩考入武备学堂第一期预备生,旋分入炮兵科。段祺瑞“攻业颇勤敏,以力学不倦见称于当时,治学既专,每届学校试验,辄冠其侪辈,与王士珍等齐名于世”,受到李鸿章的器重。

  1886年,段祺瑞与宿迁举人吴懋伟之女吴氏在合肥结婚。

  1887年11月,段祺瑞以“最优等”成绩从天津武备学堂炮科毕业,被派往旅顺督建炮台。

  1888年冬,段祺瑞以第一名的成绩被获准与其它四位同学到德国留学

  1889年春到德国,以官费入柏林军校,学习一年半炮兵,后独自留在埃森克虏伯兵工厂实习半年。

  1890年秋,段祺瑞学成回国,派任北洋军械局委员。

  1891年调到威海随营武备学堂任教官。

  结识世凯

  1894年7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段祺瑞与学生一道为阵地搬运炮弹,抗击日军

  1895年12月,袁世凯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式陆军,请荫昌推荐人才,1896年初,段祺瑞被调往天津小站,任新建陆军左翼炮队第三营统带,旋兼行营武备学堂炮队兵官学堂监督、代理总教习。

  1898年9月9日,以北洋新建陆军创设随营武备学堂期满告成,清廷给于炮队学堂监督段祺瑞等升叙加衔。12月新建陆军编为武卫右军,段祺瑞仍统领炮队,并赴日本观操。

  1899年12月,随工部右侍郎、山东巡抚袁世凯率武卫右军到山东镇压义和团,成为袁世凯扩编北洋军的重要帮手,编撰了许多本操练章典,是北洋三杰(北洋之龙王士珍、北洋之虎段祺瑞、北洋之豹冯国璋)之一。

  步入政坛

  1900年5月18日,段祺瑞原配吴氏在济南病故。

  1901年5月31日,袁世凯将义女张佩蘅(江西巡抚、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张芾之孙女)嫁与段祺瑞为继室。11月7日袁世凯任直隶总督,保奏段祺瑞“以知府仍留原省补用,并加三品衔”,“兼充武卫右军各学堂总办”。

  1902年5月参与镇压广宗县景廷宾起义。6月任北洋军政司参谋处总办,全面主持编练新军,7月9日升道员留直隶补用,并加二品衔。8月9日因镇压直隶广宗、威县反洋教团众“劳绩”,被袁世凯保奏,准赏戴花翎,加“奋勇巴图鲁”勇号。

  1903年12月4日清廷成立练兵处(庆亲王奕劻为总理练兵大臣,袁世凯为会办大臣,铁良为襄办大臣,徐世昌为总提调),段祺瑞任练兵处军令司正使,加副都统衔,与王士珍、冯国璋并称为“北洋三杰”。

  保定练兵

  1904年6月,“武卫右军”改为“北洋陆军”,段祺瑞任第三镇统制官,辖第五协(统领雷震春)、第六协(统领张永成)、马标(统带张国泰)。

  1905年5月北洋常备军第四镇成立,段祺瑞调任统制官,辖第七协(统领杨善德)、第八协(统领陈光远)、马协(统带孟恩远)。9月转任第六镇统制。10月清北洋军在河间府举行第一次秋操,段祺瑞任“北军”总统官。

  1906年2月复任第三镇统制,驻宝鼎,兼督理北洋武备各学堂。3月17日补授福建汀州镇总兵,仍留北洋原任。5月8日清在保定创办“陆军行营军官学堂”,段祺瑞兼任学堂督办,北洋军官多是他的门生故吏。10月清政府在河南彰德举行南北两军第二次秋操,段祺瑞再次担任“北军”总统官。11月20日清廷准袁世凯开去各项兼差,陆军第三镇等收归陆军部统辖。

  江北提督

  1907年9月,清政府调袁世凯任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削去兵权,10月16日段祺瑞被授镶黄旗汉军副都统,专意督办陆军各学堂。

  1908年10月17日,段祺瑞任会考陆军留学毕业生主试大臣。11月慈禧和光绪先后病死,摄政王载沣欲杀袁世凯,段祺瑞制造假的兵变,致使载沣不敢动手。

  1909年1月2日,军机大臣、外务部尚书袁世凯被“着即开缺,回籍养疴”,袁世凯临走前将北京私宅赠与段祺瑞,段祺瑞仍留军中,常赴河南彰德与袁世凯密议。12月29日又任陆军第六镇统制。

  1910年5月25日,清廷以段祺瑞督办北洋陆军学务有功,赏头品顶戴。12月18日加侍郎衔,外放任江北提督,驻江苏清江浦,负责本地治安。

  当国秉政

  曾六次主政:

  1913年5月1日至7月31日代理国务总理,

  1916年4月22日至6月28日任政事堂国务卿,

  1916年6月29日至1917年5月23日、1917年7月17日至12月22日、1918年3月23日至10月10日三次出任国务院总理,

  1924年11月24日至1926年4月20日任中华民国临时执政。

  1911年10月10日爆发的武昌起义,使中国的政局发生了急剧变化。

  1912年1月,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从1月23日起,段祺瑞迭次向朝廷进言,谓共和思想“颇有勃勃不可遏之势”,

  26日,他联名北洋集团46名高级将领,发出致内阁代奏电,直接要求清廷“请明降谕旨,宣示中外,立定共和政体”。

  2月5日,段祺瑞又联合第一军8名协统以上的将领发出代奏电,称“共和国体,原以致君于尧舜,拯民于水火。乃因二三王公迭次阻挠,以至恩旨不颁,万民受困”,“瑞等不忍宇内有此败类也”,将“率全体将士入京,与王公剖陈利害”,并将其司令部由湖北孝感回迁至河北保定。

  2月12日,隆裕太后以“宣统皇帝”名义颁退位诏,清王朝终于正式覆亡。

  2月15日,袁世凯被南京临时参议院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段祺瑞随之被袁世凯委以陆军总长。

  自1912年3月至1915年8月,段祺瑞连任7届陆军总长。其间由拥袁转而反袁、反洪宪帝制。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黎、段之间的府、院之争剑拔弩张。

  在这种情况下,安徽督军张勋主动率其“辫子军”于6月14日进京“调停”。张勋解散国会,将黎元洪赶入使馆区。

  7月1日,他公然拥废帝溥仪复辟。段祺瑞旋即在天津组织“讨逆军”总司令部,自任总司令,以段芝贵、曹锟分任东、西路总司令,吴佩孚为前敌总司令,并于马厂誓师“讨逆”,还通电复任国务总理,重新组阁。在“讨逆军”的强大攻势下,“辫子军”很快失败,张勋于12日被迫避入荷兰使馆。

  7月14日,段祺瑞凯旋还京,重新执掌中央政权。

  1920年7月14日,直皖战争爆发。以皖系失败告终,段祺瑞被逐出北京。他避居天津日本租界寿街,开始吃素念佛。当直奉失和,奉系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失败后,段祺瑞及时地派段芝贵到东北联络张作霖,又派徐树铮到南方交好于孙中山。段祺瑞、张作霖、孙中山结成“三角同盟”。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直系将领冯玉祥接受孙中山的国民革命主张和段祺瑞的游说,于战场上突然倒戈,进而挥师入京,发动政变,推翻并囚禁了总统曹锟,直系战败。冯玉祥将其所部改称为国民军,通电拥戴段祺瑞为国民军大元帅,并电邀段祺瑞、孙中山入京共商国是。

  11月中旬,冯玉祥、张作霖、段祺瑞在天津举行会议,决定组织中华民国临时执政府,以段祺瑞为临时执政。

  11月24日,段祺瑞就职典礼在北京铁狮子胡同陆军部旧址执政府办公处举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制》乃将总统、总理合一,规定临时执政兼有二者之权力。

  在1924年3月纪念北京大学25周年的民意测验中,大学生们选出的“国内大人物”中,段祺瑞得票仅次于孙中山、陈独秀和蔡元培,与当时青年人的偶像胡适并驾齐驱。

  1926年,通电下野,退隐天津。

  正气晚年

  1928年5月,段祺瑞联络徐世昌、王士珍、曹锟、熊希龄等北洋元老,发起“和平运动”,呼吁南北双方停止战争,召开和会。1928年7月5日蒋介石因安福系在天津、大连活动,致书警告段祺瑞,10日段祺瑞函复蒋,否认活动。

  1928年10月1日赴大连休养。1929年回天津日租界居住。

  1931年9月日军侵占东北,关东军特务机关长土肥原曾经数次到津密晤段祺瑞,请段出面组织华北政府,日本愿以全力支持,段祺瑞坚持不与日本人合作。1932年1月22日被聘为“国难会议”会员。8月27日,“废止内战大同盟会”在上海成立,段祺瑞被选为名誉会员。10月21日到北平参加“时轮金刚法会”。

  1933年1月18日上海各团体忠告段祺瑞、吴佩孚勿受日本人利用。1月21日,在蒋介石一而再、再而三的邀请下,段祺瑞悄悄离开天津,以脱离日本人的势力范围。22日蒋介石通令所有少将以上的军官一齐到南京浦口车站迎接,蒋自己一身戎装,等候在下关码头,见到段祺瑞就上船敬礼,执弟子礼。1月24日段祺瑞移居上海,住在法租界霞飞路1487号军事参议院院长陈调元公馆。5月21日,段祺瑞等嘱旧属,制止华北冒名滋事者,有记者登门采访,他铿锵作答:“日本横暴行为,已到情不能感理不可喻之地步。我国唯有上下一心一德努力自救。语云:‘求人不如求己。’全国积极备战,合力应付,则虽有十个日本,何足畏哉?”1934年春,段祺瑞胃溃疡发作,引起胃部出血,被送进医院,经医治暂愈。3月11日被推举为“时轮金刚法会”理事长。7月17日应蒋介石邀到庐山避暑,9月9日回沪后体质日衰,家人劝他开荤,以加强营养,但被他拒绝:“人可死,荤不可开。”

  1936年11月1日段祺瑞胃病突然发作,急送上海宏恩医院救治,2日在医院病逝,终年七十二岁,段祺瑞在弥留之际,还心系国事,留下亲笔遗嘱,向政府提出“八勿”之说,作为国家的“复兴之道”:勿因我见而轻起政争;勿尚空谈而不顾实践;勿兴不急之务而浪用民财;勿信过激言行之说而自摇邦本;讲外交者,勿忘巩固国防;司教育者,勿忘保存国粹;治家者,勿弃国有之礼教;求学者,勿鹜时尚之纷华。3日行政院决议国葬段祺瑞,5日国民政府明令特予国葬注(8),按佛教礼仪大殓,于右任、张群、居正等军政要员前往致祭,上海下半旗致哀。11月11日灵柩运抵北京西山卧佛寺后殿。

  1937年7月抗战爆发后,段祺瑞家人匆匆将段埋葬于北平西郊白石桥附近。1949年1月北平解放,段墓移到北郊清河镇。1963年秋移葬于北京西郊香山附近万安公墓。章士钊题写了墓碑:“合肥段公芝泉之墓”。

  三次组阁

  1916年段祺瑞第一次内阁

  1916年4月23日成立。

  国务卿段祺瑞,外交总长陆征祥(后由曹汝霖兼署),内务总长王揖唐,财政总长孙宝琦,陆军总长段祺瑞兼,海军总长刘冠雄,司法总长章宗祥,教育总长张国淦,农商总长金邦平,交通总长曹汝霖(大半由梁士诒决定),参谋总长王士珍,审计院长庄蕴宽。

  1916年6月30日改组,1917年5月23日因府院之争结束。

  国务总理段祺瑞,外交总长唐绍仪(唐未到前由陈锦涛兼署,9月唐抵达,因督军团通电反对,旋即辞职,伍廷芳接任),内务总长许世英,财政总长陈锦涛,陆军总长段祺瑞兼,海军总长程璧光,司法总长张耀曾(张耀曾未到前由张国淦兼署),教育总长孙洪伊(次长吴闿生代理,范源濂继任总长,孙洪伊改任内务总长,原内务总长许世英改任交通总长),农商总长张国淦,交通总长汪大燮。

  1917年段祺瑞第二次内阁

  1917年7月17日成立,11月22日因第二次府院之争结束。

  国务总理段祺瑞、外交总长汪大燮、内务总长汤化龙、财政总长梁启超、陆军总长段祺瑞兼、海军总长刘冠雄、司法总长林长民、教育总长范源濂,农商总长张国淦、交通总长曹汝霖。

  1918年段祺瑞第三次内阁

  1918年3月29日成立,12月13日因新国会(安福国会)成立结束。

  国务总理段祺瑞、外交总长陆征祥、内务总长钱能训、财政总长曹汝霖兼,陆军总长段芝贵、海军总长刘冠雄、司法总长朱深、教育总长傅增湘、农商总长田文烈、交通总长曹汝霖。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代表文章作者的观点,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与本站无关,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图片来源基于CC0协议的免版税图库,如有疑议请告诉我们,投诉邮箱:1613598000@qq.com

  • 1
  • 2
上一篇:曹锟
下一篇:吴佩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