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驻广东的满洲八旗的来源与历史

发布时间:2023-05-21 05:41:01   来源:潇湘历史百科    语言:【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字号:

广东满族主要是清朝驻粤省的满洲八旗官兵及其家属的裔孙。起初规定驻防3年为期,后改为常驻制。辛亥革命期间,驻粤八旗官兵和平易帜,脱离清王朝统治,由军转民,定居广州......


  广东满族主要是清朝驻粤省的满洲八旗官兵及其家属的裔孙。起初规定驻防3年为期,后改为常驻制。辛亥革命期间,驻粤八旗官兵和平易帜,脱离清王朝统治,由军转民,定居广州,成为“落广祖”。建国后,各地又有一批满族干部和家属来粤工作,定居广东。下面潇湘图说历史就给大家分享一下清朝驻广东的满洲八旗的来源与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清朝驻广东的满洲八旗的来源与历史

  清朝驻广东的满洲八旗的来源与历史

  一、满洲八旗来粤经过

  据光绪年间修撰《驻粤八旗志》卷五“经政”中述,广州是清王朝在全国97个驻防处之一。自“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三藩难平,中原大定,分遣八旗汉军三千,携眷来粤。后经七十五年,迄至乾隆二十—年(1756年)裁汰汉军之半,调京旗满洲兵一千五百名,携眷来粤合驻,将汉军出旗名额,即以满兵顶补。”

  驻粤满洲八旗兵是分六批从北京及天津抽调到广州。“乾隆二十一年第一起满兵到广,二十三年、二十四年第二起、第三起满兵到广,前后共五百名,不敷操防,三十年第四起另户满兵二百五十名到广,三十—年第五起另户满兵二百五十名到广。京旗难再抽调,三十二年乃调天津满兵五百名,陆续到广。以足一千五百名额”。按当时来粤实际额兵编制,应为1513名。其中:“满洲八旗领催一百二十名,前锋一百五十名,马甲一千二百三十名,弓匠八名,铁匠四名,铜匠一名,共额兵一千五百一十三名。连同八旗官员:将军一人,副都统一人,协领四人,佐领四人,防御十六人,笔帖式一人,共四十三人。八旗官兵实为—千五百五十六人”(《驻粤八旗志》,官兵额设)。眷属数额,历史文献均无记载,故无从稽考。满洲八旗官兵来粤时,官员从海上乘船到广州“天字码头”上岸,在“八旗会馆”稍住。上任时,由两广及八旗官员到“接官亭”迎接,八旗兵则从陆路来粤,翻山越岭,长途跋涉,备受艰苦。

  二、满洲八旗来粤驻地

  驻粤八旗驻防广州,分设满洲八旗和汉八旗的驻地,称“旗民区”。满洲八旗规定在广州城里西边靠南地区为驻地。东西线是:东自四牌楼(今解放中路)街中心起,西至西门城墙(今人民中路)止。南北线是:南自大德街(今大德路)归德门城墙起,北至光塔街(今光塔路)街中心止。满洲八旗子弟居住地区内,各旗驻防地段,又有具体分界线,不得混淆。

  镶黄旗:自大德街(今大德路)起,沿尚果里、拐角楼、铁炉巷至诗书街(今诗书路)南段止。

  正黄旗:白绒线街起,沿白薇街至毕公巷止。

  正白旗:自象牙街起,沿梳蓖街、麻行街、南濠街南段、西濠街(今海珠中路)段至诗书街(今诗书路)南段止。

  正红旗:自大市街(今惠福西路)迤南起,沿绒线北、走木巷、竹篙巷、扁担巷、温良里、南濠街北段、七株榕至晚红园(今观绿路)止。

  镶白旗:自大市街(今惠福西路)迤北起,沿玉华坊、米市街(今米市路)南段、甜水巷南段、仙邻巷南段至大市街“左都统署”(今广东省人民医院门诊部)东边止。

  正蓝旗:自大市街(今惠福西路)“左都统署”迤西起,沿进士里(今进步里)南段、仙羊街(今海珠中路)南段、牛头巷、诗书街(今诗书路)北段、安义街(今改建为惠福西路)至大利巷止。

  镶红旗:自云台起,沿学宫街、米市街(今米市路)北段、光塔街(今光塔路)迤南一带至仙羊街(今海珠中路)街口止;再由甜水巷北段起,(今进步里)北段至杏花巷止。沿仙邻巷北段、进士里(今进步里)北段至杏花巷止。

  镶蓝旗:自光塔街(今光塔路)迤南仙羊街(今海珠中路)街口起,沿仙羊街北段、行街(今纸行路)南段、莲花巷、红沙巷至白沙巷止。

  各旗驻防地段、亦属八旗“佐领”管理的地方,该旗的满族子弟必须居住在所属地区内,不得任意迁徙。

  三、和平易帜,由军转民

  清朝末年,革命浪潮在广东迅猛发展。宣统二年(19l0年)正月初一日新军起义,三年二月二十九日广州起义,震惊了清政府两广官员。同年三月初十日,驻粤八旗将军孚琦被刺毙命;四月及闰六月十九日两广水师提督李准被炸伤;八月十九日(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全国24省中,有14省宣布脱离清朝统治独立,给广东革命带来很大的促进作用。九月初四,清王朝派凤山将军到广州,接替被刺毙命的孚琦之空缺。当他到达广州天字码头上岸时,经接官亭去上任,行经仓前街时又被革命军炸死。清政府不得不破例派汉族的两广总督张呜岐兼代驻粤八旗将军职务。因此,广州城内外日趋紧张,市面时起骚动。

  广东士绅为缓和紧张气氛,宣统二年(1911年)九月初四日,召集各大团体在下九甫文澜书院开大会,提出“无论满人、汉人、本省人、外省人、中国人、外国人,凡在我广东者,皆可享受和平平等之福。”这—决定,八旗人员十分赞成,张鸣岐即以八旗将军名义,传集八旗协领征询意见,各协领表示:“连日八旗会议均如此主张,各团体提出维持公安问题,无不赞成,甚望能达此目的,使广东同享幸福。”八旗官兵亦发出启事,一致同意省城各团体共保公安问题,还推举满洲代表傅祥康、汉军代表张世杰等出席九月初八日再次在文澜书院举行的会议,满、汉各族人民均倾向于和平独立。

  广东九大善堂及72行商会曾分别在爱育善堂集会,决定承认新政府及满、汉一体,共同发出融和公函:“佥以本省满、汉八旗官绅,既与各团体迭次会议,共维公安。彼此并无意见,现经同仁公决,极力保护满、汉八旗生命财产,即将来新政府军队来粤,亦必代为要求,与汉人一律看待。”

  清政府两广官员和驻粤八旗官兵多倾向于革命。水师提督李准,曾派其弟李次武会见同盟会南方统筹部负责人胡汉民。胡汉民写信给李准,信中略谓:“吾党与子为敌,非敌个人,敌助满政府有势力之人耳,若能翻然改图,舍昔日之助满政府,而助民国,则去敌为友,党人当知此义。”(《广东辛亥革命史料》第166贞)李准接信后,表示支持革命,献出虎门要塞;原八旗防御舒裕厚,辛亥革命事起后,在广东议和时,士绅推其为主席;八旗佐领傅祥康以及新军代表人士吕舜民等八旗子弟均是决心响应反正的中坚人物。

  九月十九日(1911年11月9日),在广东省咨议召开全省各团体大会,通过《广东独立方案》,作出10项决议,及部署人事,在第四项中特别提到“所有满人,一律看待”,傅祥康还被推派为满洲代表,会同革命党代表、汉军代表将印信送到广东军政府都督府。

  广东宣告和平易帜,脱离清朝统治,驻防广州八旗官兵,取消驻防制度,按照《关于满、蒙、回、藏各族待遇之条件》拟好的规定──解散八旗兵丁,取消八旗制度,改编为“粤城军”,每月发给饷银7.3万元,交给八旗自行处理。

  但是,广东军政府都督由陈炯明代理后,他不惜破坏共和,对八旗兵改编的粤城军,组成3个月后,被武力缴械,将之解散,每名士兵缴枪一支,发毫洋10元,作为“安家费”。

  民国元年(1912年)4月28日,胡汉民正式担任广东都督,满族推举代表舒裕厚、傅祥康、傅启盛、白雄庆等人,与胡汉民商议。胡汉民答应每—旗民每月发给白银8角筹生费,并允许旗民将过去居住的甲房(兵房),按原地价150倍代价税契,改为私人财产。民国2年8月,龙济光任广东都督兼民政长,违反协议,取消筹生费。至此,八旗钱粮,以至筹生计补助,已被裁撤贻尽。满洲八旗官兵则由军转民,定居广州,自谋生计,成为广东满族的“落广祖”。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代表文章作者的观点,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与本站无关,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图片来源基于CC0协议的免版税图库,如有疑议请告诉我们,投诉邮箱:161359800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