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是世界公认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通常意义上的古印度,从地理上包括今天整个南亚次大陆,即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四......
印度是世界公认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通常意义上的古印度,从地理上包括今天整个南亚次大陆,即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四国乃至阿富汗南部的部分地区。印度自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生存,考古发现证明了这一点。目前已发现多处印度新石器时代的人类遗迹。印度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种族混居的地区,尼格罗人种、原澳人种、地中海人种(以达罗毗荼人为代表)和雅利安人先后进入印度定居,中世纪时有塞种人、大月氏人、厌哒人进入印度,近千年来又有阿拉伯人、突厥人、西洋人进入印度。历史学家和人类学家都认为印度次大陆是研究人种的天然标本。下面潇湘图说历史就给大家分享一下神秘的古印度文明,感兴趣的朋友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印度次大陆的最早文明出现在今天巴基斯坦的旁遮普省附近,滋润这一文明的是河流是印度河,主要遗址包括摩亨焦达罗、哈拉帕和卡里班拉,因此这一文明又被称为哈拉帕文化或印度河流域文明。这一文明直到20世纪20年代才由英国考古工作者发现。多数历史学家认为达罗毗荼人是创造这一文明的主人。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1700年是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全盛期。印度河流域文明是建立在灌溉农业的基础上的,当时的农民主要种植小麦和水稻,并畜养山羊、绵羊、牛等多种动物。这一文明的显著特征是城市化文明,从摩亨焦达罗古城遗址来看,当时的城市规划井井有条,街道都有统一的宽度,且都沿东西或南北方向排列,街道与街道之间呈直角。在4000多年前的古印度河流域城市中,已经有了完善的排水系统和家庭厕所,这不得不让今天的人们望之兴叹。城市当中还有专门的蓄水池和大型浴室,学者推测浴室主要是供宗教用途而设的。印度河流域文明已经出现了文字,这一文字至今未能解读,主要是镌刻在印章上的符号文字,因此又被称为印章文字。印度河流域文明各城市间有密切的商业联系,同时这一文明和两河流域文明也有着贸易往来,这从文明遗址中出现了两河流域进口的商品,以及两河流域发掘出土了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商人印鉴可得到证实。印度河流域文明繁荣了近800年后突然衰亡,衰亡原因至今不解,有外族入侵说、气候改变说、环境破坏说等。
公元前1500年至前1200年,雅利安部落陆续从伊朗高原穿过兴都库什山山口进入印度河流域,并逐渐征服了当地土著。在接下来的几百年里,雅利安人继续向东扩张,足迹遍布恒河流域。雅利安人原本是个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在和印度土著接触后,吸收了后者的农耕文化,逐渐过起了定居的农业生活。雅利安人在长期的战斗和生产生活中通过口耳相传,积累起自己的文化经典——《吠陀》。《吠陀》被后来的印度教徒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经典,她包括《梨俱吠陀》、《裟摩吠陀》、《耶柔吠陀》和《阿达婆吠陀》,均以诗歌形式出现,其中《犁俱吠陀》成书时间最早,《阿达婆吠陀》成书时间较晚。她们主要内容是记录雅利安人的宗教生活和战斗生活,内容涵盖宗教、神学、哲学、医药、天文等,其中《梨俱吠陀》中记录的神诋主要有雷神因陀罗、火神阿耆时等自然神诋,说明此时的雅利安人主要奉行自然神崇拜。《裟摩吠陀》主要以音乐形式出现,而《阿达婆吠陀》主要是各种巫术和咒语。伴随着四大吠陀出现的是哲人和婆罗门祭司对吠陀经的理解,于是出现了《梵书》、《森林书》和《奥义书》。由于这一时期的文明以四大吠陀为核心,所以又被称为吠陀文明,以区别于原来的印度河流域文明。
在吠陀时期,种姓制度开始形成。由于吠陀文明是建立在外族雅利安人对印度土著征服的基础上的,所以开始的时候就出现了两大对立的阶级,分别被称为瓦尔那(肤色浅者,征服者)和达萨瓦尔那(肤色深者,被征服者)。后来随着生产的发展和部落间的兼并战争,雅利安人内部分化逐渐加剧,于是在瓦尔那中又分化出三大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和吠舍,而原来的达萨瓦尔那则演变为首陀罗。这样,四大种姓形成了。位于最高种姓的是婆罗门,由婆罗门教僧侣、祭司组成;紧随婆罗门的是刹帝利,她涵盖官吏阶层和武士阶层,其中国王也属于这个种姓;位于第三阶层的是吠舍种姓,包括普通的农民、商人、工匠等,这是个人数众多,同时阶层分化最厉害的种姓;位于最下层的首陀罗则是奴隶或近乎奴隶,从事的是被认为低贱的工作。各种姓之间有着严格的界限,不仅不能通婚(尽管后来高种姓男子娶低种姓女子被认为合法),也不能同住一村、同桌而食甚至同井而饮。各种姓之间在法律上也是公开的不平等,高种姓者侵犯低种姓者往往可以从轻处罚,而低种姓者侵犯高种姓者则要从重处罚。种姓制度构成了古代印度社会的基础,即使后来佛教反对种姓制度,提倡众生平等,也难以捍动这一社会基础。直到今天,印度社会处处还能看到种姓制留下的影子。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种姓成分趋于复杂,由原来的四大种姓又演变出很多亚种姓,以及出现了所谓不可接触者。亚种姓通常是由从事同一类职业的人组成,这种社会结构有利于职业世袭的形成;而不可接触者则是由于某种原因被其它种姓开除,丧失种姓资格的人所组成,被认为是最低贱的人,只能从事抬尸体等低贱职业。
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代表文章作者的观点,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与本站无关,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图片来源基于CC0协议的免版税图库,如有疑议请告诉我们,投诉邮箱:1613598000@qq.com
TAG: 古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