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的陈桥兵变始末

发布时间:2023-05-04 09:49:02   来源:潇湘历史百科    语言:【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字号:

宋朝,公元960年兴,公元1279年亡,其间共319年。宋词、造纸术、活版印刷术、《清明上河图》,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都在这个时代产生。而这319年起始......


  宋朝,公元960年兴,公元1279年亡,其间共319年。宋词、造术、活版印刷术、《清明上河图》,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都在这个时代产生。而这319年起始的故事,——陈桥兵变——就发生在新乡市封丘县陈桥驿。下面潇湘图说历史就给大家分享一下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的陈桥兵变始末,感兴趣的朋友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的陈桥兵变始末

  有人说,如果宋朝的历史是一条龙,那么龙首就在新乡,龙身在开封,龙尾在杭州。

  由新乡市沿黄河北岸东行,或由开封市越黄河向北,陈桥驿博物馆就座落在黄河北岸。在这里,最引人注目的是当年赵匡胤拴系战马的一株黑槐。这黑槐树,树身一人搂不过来,可见当年绿荫如盖、枝繁叶茂的景象。一千余年过去,黑槐树已经枯死,但树身还挺拔不倒。树旁立有一通古越人金梦麟《题系马槐》诗碑,诗中赞道:“千古兴王地,擎天一柱巍。”

  环顾这古槐、石马、石碑,似乎还听得到那金戈铁马的余音……

  少年赵匡胤

  赵匡胤,祖籍涿州(今河北省涿州市),他的父亲叫弘殷,是军中一位骁勇善战的武将。后唐明宗天成二年(公元927年),母亲杜氏在洛阳的夹马营内,生下了赵匡胤。史书记载,他出生时,“赤光绕室,异香经宿不散”,所以又有小名儿叫“香孩儿”。匡胤渐渐长大,体貌雄伟,性情豪爽,经常跟着父亲,出入兵营,学习骑马射箭,而且总能超过他人。《宋书》记载说:“识者知其非常人”。

  小匡胤少年有志,有一次,他对母亲说:“母亲,治世用文,乱世用武,如今这世道混乱,兵戈相交,儿愿熟练武艺,以后如有机会可乘,能够安邦定国,才算不虚度此生呢!”

  一天,一位少年故意牵了一匹未经驯服的骏马,来访匡胤。说道:“这马狂纵得很,还没有一个人敢骑它,我想你的骑术高明,所以特来请教。”

  匡胤一听,不由得仔细打量这马,只见它黄鬃黑鬣,膘肥毛亮,浑身就像披着闪光的绸缎,果然是一匹好马。他微微一笑:“天下没有难骑的马,越是犟,我越是要骑!”

  说罢,纵身跳上未配鞍鞯的马背,那马也不待策鞭,仰天咴咴嘶叫几声,便扬起四蹄,得得急跑,翻起泥花飞溅。

  转眼来到街市,那马越发撒欢,根本不听约束,横冲上斜道。匡胤不及躲闪,额头恰碰在一处门楣上,一个倒筋斗,翻了下来!

  远处的人们看见,以为匡胤一定撞得头破血流!哪想,只见他又徐徐起身,奋身奔跑,又追上了那桀骜不驯的马,纵身一跃,跨上马背。那马终于驯服,顺着匡胤的鞭子,安然归来。众人上前一看,匡胤竟无些许伤痕。原来,他顺势翻下,并未伤及。一时声名大震。

  崭露头角

  在匡胤成长的年月里,后晋灭亡,后汉建立,中原一带多次遭受北方契丹统治者的骚扰,百姓叫苦连天。赵匡胤听到被搔扰的消息,时时忧叹,时时击掌,恨不能立刻从军,驱除大敌。

  汉隐帝乾佑年间,赵匡胤的父亲带兵出征凤翔,匡胤没能同父亲西征,失去了立功机会,内心不安。他恳求母亲,让他去追随父亲,但母亲以他新婚燕尔,不宜离家为由,不答应他。匡胤无奈,便下决心偷偷离开了家,直奔襄阳。直到半途中,才寄信回家,抚慰母亲和妻子。家人得信,也只好叹惜。

  这一日,他渡过河水,只见前面层峦叠嶂,异常险峻,山后隐隐约约有一大营,据险驻扎。那营帐前一面大旗,随风飘扬,旗上绣着一个“郭”字。原来,这座大营的主帅,就是后汉枢密副使郭威。所有西面各军,由他辖制。此时,他正在前往征讨造反的李守真途中。

  匡胤见此,大步前去,请求拜见。郭威听了兵士的通报,将他招入,见他方面大耳,体貌魁梧,很是高兴。待问明了匡胤的籍贯家世,更是惊喜。

  从此,赵匡胤留在郭营,披坚执锐,屡屡建功。郭威待他甚好,但迟迟没有举荐,将他留在身边。

  乾佑3年,即公元950年,后汉隐帝刘承佑怀疑郭威造反并欲杀之,郭威一怒之下,打进东京,杀了的刘承佑,自己做了皇帝,号后周。以赵匡胤的功德,封他为后周禁卫军之官。

  三年之后,郭威病死,周世宗柴荣继位。在其后随周世宗北拒契丹、南征淮南的作战中,赵匡胤治军甚严,勇谋相济,于高平(今在山东)冲破敌围,扭转战局,在口败敌万人,计取滁州城,征战无数,其军事统帅才能日臻完备,得到世宗的优厚赏赐。同时,他还能听取谏言,闻过则改,知人善用,体恤百姓,所以声望日高,拥戴者渐众。

  显德六年,因为北汉时常恃辽抗周,周世宗决定率兵征辽,命赵匡胤为水路都部署,另派韩通为陆路都部署。两将先行率军出发,水陆并进。世宗自己率军作他们后应。这一路,直破宁州、益津关、瓦桥关,眼看就要攻取幽州(今北京),周世宗忽然病倒。无奈,只好班师返京都。回到汴梁,赵匡胤因随世宗征辽有功,被命为殿前都点检,掌管禁军,兼检校太傅,他的权势威名,由此更盛。

  陈桥兵变

  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后周世宗柴荣病死,继位的恭帝时年只有七岁,因此当时政治不稳。后周显德七年(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忽然传来辽国联合北汉大举入侵的消息。当时主政的符太后毫无主见,听说此事,茫然不知所措,最后问计于宰相范质。范质暗思朝中大将唯赵匡胤才能解救危难,不料赵匡胤却托言兵少将寡,不能出战。范质只得委赵匡胤最高军权,可以调动全国兵马。

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的陈桥兵变始末

  公元960年2月3日(正月初三日),赵匡胤统率大军出了东京城(今河南开封),行军至陈桥驿(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当时,大军刚离开不久,东京城内起了一阵谣传说,“出军之日,当立点检为天子。这谣言不知是何人所传,但多数人不信,朝中文武百官也略知一二,已慌作一团。赵匡胤此时虽不在朝中,但东京城内所发生的一切他都了如指掌。周世宗在位时,他正是用此计使驸马张永德被免去了殿前都点检的职务而由他接任。赵匡胤知道皇帝的心理,就怕自己的江山被人夺走,所以他们的疑心很重。这次故计重施,是为了造成朝廷的慌乱,并使他的军队除了绝对听命于他外别无他路。赵匡胤统军夜宿距开封东北二十公里的陈桥驿(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兵变计划就开始了。

  这天晚上,赵匡胤的一些亲信在将士中散布议论,说“今皇帝幼弱,不能亲政,我们为国效力破敌,有谁知晓;不若先拥立赵匡胤为皇帝,然后再出发北征”。将士的兵变情绪很快就被煽动起来,这时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后改名光义即宋太宗)和亲信赵普见时机成熟,便授意将士将一件事先准备好的黄袍披在假装醉酒刚刚醒来的赵匡胤身上,并皆拜于庭下,呼喊万岁,遂拥立他为皇帝。赵匡胤却显示被迫的样子说:“你们自贪富贵,立我为天子,能从我命则可,不然,我不能为若主矣。”

  拥立者们一齐表示“惟命是听”。赵匡胤就当众宣布,回开封后,对后周的太后和小皇帝不得惊犯,对后周的公卿不得侵凌,对朝市府库不得侵掠,服从命令者有赏,违反命令者族诛,诸将士都应声“诺”!于是赵匡胤率兵变的队伍回师开封。守备都城的主要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都是赵匡胤的“结社兄弟”,得悉兵变成功后便打开城门接应。当时在开封的后周禁军将领中,只有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在仓卒间想率兵抵抗,但还没有召集军队,就被军校王彦升杀死。

  陈桥兵变结果和影响

  陈桥兵变的将士兵不血刃就控制了后周的都城开封。正月初四,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逼使恭帝禅位,轻易地夺取了后周政权,降周恭帝柴宗训为郑王。由于赵匡胤在后周任归德军节度使的藩镇治所在宋州(今河南商丘),遂以宋为国号,定都开封建立了赵宋王朝。

  在北宋取代后周的过程中,因赵匡胤注意严肃军纪,一回开封就下令军队各归兵营,开封城中没有发生以往五代改朝换代时出现的那种烧杀抢掠的混乱局面,因而得到原后周大小官吏的支持。

  北宋建立伊始,后周一些带重兵在外执行巡边使命的将领,如慕容延钊、韩令坤,都表示拥护宋太祖赵匡胤登皇帝位,只有盘踞潞州(今山西上党)的昭义军节度使李筠及在扬州的淮南节度使李重进先后起兵反抗,于是宋太祖亲率大军平叛,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先后击败李筠和李重进。他们的失败,使得一些势力较小,又对赵匡胤代周不满的地方藩镇更感到无力与中央抗衡,也只得表示屈服。这样,北宋在原后周统治区已基本上稳定了局势。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代表文章作者的观点,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与本站无关,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图片来源基于CC0协议的免版税图库,如有疑议请告诉我们,投诉邮箱:161359800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