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重耳

发布时间:2025-01-18 05:46:54   来源:潇湘历史百科    语言:【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字号:

   晋文公重耳简介   晋文公(公元前671年或前697年-公元前628年),名姬重耳,出生于曲沃(今山西闻喜县),是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晋文公也是......


  称霸诸侯

  前632年(晋文公五年)五月丁未,晋文公把楚国的俘虏献给周襄王,郑文公替周襄王主持典礼。周襄王用甜酒款待晋文公,并劝晋文公进酒。周襄王命令王子虎任命晋文公为诸侯首领,并赏赐给他一辆大辂车,红弓一把,红箭一百支,黑弓十把,黑箭一千支,香酒一卣,珪瓒以及勇士三百。五月癸亥,王子虎在王宫与诸侯结盟。六月,晋文公恢复卫侯地位,诸侯围许时晋文公又恢复了曹伯地位。

晋文公墓

  前632年(晋文公五年)冬,晋文公以周天子之命召集诸侯,与齐昭公、宋成公、鲁僖公、蔡庄侯、郑文公、卫叔武及莒子在践土(今河南原阳)会盟。

  前631年(晋文公六年)夏,晋文公与王子虎、宋公孙固、齐国归父、陈辕涛涂、秦小子憖,会盟于翟泉(今河南孟津),用以巩固践土之盟,并谋划讨伐郑国。

  秦晋伐郑

  前630年(晋文公七年),为阻止楚国北进,晋文公、秦穆公带兵包围郑国,想得到晋文公流亡郑国时的恩人叔瞻,叔瞻听说后自杀了。郑国人带叔瞻尸体给晋文公,晋文公却说:“一定得到郑君才甘心。”郑文公害怕了,就暗中派烛之武挑拨秦穆公,最终凭借烛之武的口才使秦穆公撤军,晋国随后也撤了军。

  晋国虽未灭郑,郑文公再也不敢对晋国无礼。前628年(晋文公九年)郑文公去世,公子兰即位,是为郑穆公。郑穆公在位时始终是晋国的重要追随者。

  寿终正寝

  前628年(晋文公九年)十二月己卯,晋文公卒,公子欢即位,史称晋襄公。

  晋文公攻原

  晋文公与军士们约定攻打原国,以十天为期,十天打不下原国,便撤兵。晋文公说:“如果不离开,这就是去了信用,我不干。”于是撤兵。原国人听到说:“有像那样守信用的国君,能够不归顺他吗?”于是向晋文公投降。卫国人也向晋文公投降。孔子听到后记载这件事说:“攻打原国而又得到卫国,是因为守信用》”可见“守信”是事业成功的基石。

  原文: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13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孔子闻而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也。”

  晋文公的故事

  清明节

  晋文公流亡的时候,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有一年晋文公都快饿晕过去了,介子推割了一块腿上的肉与野菜同煮成汤给他,当他吃后知道是介子推腿上的肉时大受感动。晋文公归国为君侯分封群臣时却忘记了介子推,介子推不愿夸功争宠,携老母隐居于绵山,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请介子推,介子推躲避山里,不愿出来。晋文公手下放火焚山逼介子推露面,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晋文公下令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称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文公逐麋

  晋文公即位后,有一次追猎一只麋鹿却跟丢了,便问路边农夫老古说:“见我的麋鹿了吗?”老古跪着用脚指路说:“往那边去了。”晋文公说:“我问先生,先生却用脚指路,是为什么呢?”老古抖抖衣服站起来说:“想不到我们的君王竟然这样愚笨啊,虎豹因为离开偏远之地靠近人类,所以才被人猎到;鳖因为离开深水,才被人捉住;诸侯离开他的民众而外出远游,才会亡国。《诗经》里说:‘喜鹊筑巢,斑鸠居住。’国君你外出不归,别人就要做国君啦。”于是晋文公开始害怕。回去遇到了栾枝。栾枝问:“猎到野兽了吗,我看您脸上有愉悦的神色?”晋文公说:“我跟丢了,但得到了忠告,所以高兴。””栾枝说:“忠告您的人在哪里呀?”晋文公说:“我没有请他一起来。”栾枝说:“作为王上却不体恤他的属下,是骄横;命令下得迟缓而诛罚来得迅速,是暴戾;采纳别人的忠告却抛下其本人,是偷盗啊。”晋文公于是回去搭载老古,与他一起回去。

  重耳对秦客

  晋献公的去世后,秦穆公派子显慰问重耳:“寡人听说,失去国家常常在这个时候,得到国家常常在这个时候。虽然您恭敬严肃,居丧也不可太久,时机也不可失去啊,请考虑一下吧!”

  重耳将这事告诉舅舅狐偃,狐偃说:“你还是推辞吧。居丧之人没有值得宝贵的东西,可珍贵的只有仁爱和亲情。父亲死去这是何等重大的事情啊?还要用这事来谋利,那么天下谁能说清我们无罪过啊?”重耳便对秦国客人说:“君王赏脸吊唁流亡的我重耳,我在父亲死去居丧的时候,我不能参加丧礼中去,而让您操心了。父亲死去这是何等重大的事情啊?我哪里还有其他的图谋来辜负您的情义啊?”重耳行稽颡之礼但不拜谢秦国客人,哭着起身,起身后但不再跟秦国客人私下交谈。子显复命将事情告诉秦穆公。秦穆公说:“仁人啊,公子重耳!叩拜但不拜谢,是他没已晋献公的继承人而自居,所以没有拜谢。哭着起身,就表示敬爱父亲。起身但不私谈,就表示远离个人利益啊。”

  晋文公重耳相关成语

  退避三舍:语出《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贪天之功:语出《左传·僖二十四年》。

  竭泽而渔:语出《吕氏春秋·义赏》。

  师直为壮:语出《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人莫予毒:语出《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危如累卵:语出《韩非子·十过》。

  兵不厌诈:语出《韩非子·难一》。

  艰难险阻:语出《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行将就木:语出《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志在四方:语出《左传》:子有四方之志。

  渭阳之情:语出《诗经·秦风·渭阳》。

  晋文公历史评价

  楚成王: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

  叔詹谏:晋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将建诸?君其礼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晋公子,姬出也,而至於今,一也。离外之患,而天不靖晋国,殆将启之,二也。有三士足以上人而从之,三也。

  《左传》:文公其能刑矣,三罪而民服。《诗》云:“惠此中国,以绥四方”。不失赏刑之谓也。

  孔子:齐桓公正而不诡,晋文公诡而不正。

  孟子: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後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司马迁:晋文公,谦而好学,善交贤能智士。”“晋文公,古所谓明君也,亡居外十九年,至困约,及即位而行赏,尚忘介子推,况骄主乎?

  荀彧: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服从。

  司马贞:重耳致霸,朝周河阳。

  林同:伐蒲君父命,校者是吾雠。披直寺人耳,钥麑信有谋。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代表文章作者的观点,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与本站无关,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图片来源基于CC0协议的免版税图库,如有疑议请告诉我们,投诉邮箱:1613598000@qq.com

  • 1
  • 2
上一篇:徐世昌
下一篇:宋襄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