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抬头

发布时间:2024-12-09 06:55:23   来源:潇湘历史百科    语言:【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字号: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农历二月二是中国传统节日龙抬头的日子,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中一个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万物复苏的重要节令......


  各地龙抬头节日活动

龙抬头习俗

  山东龙抬头节日活动

  撒灰引龙、打灰囤

  龙抬头打灰囤我国山东部分地区农村,这一天有“撒灰引龙”、“打灰囤”的习俗。这一天,天还蒙蒙亮的时候,家家户户就开始撒灰了,用簸箕盛着草木灰,沿着自家房子外围墙根密密的撒一圈,因为这条灰线又细又长,形似传说中的龙,所以这个举动也被叫做“撒灰引龙”,寓意把象征吉祥的龙请到家里。除此之外,家家户户还会在门前、场院用草木灰围成一个个圆圈,中间放上五谷、硬币。代表着粮食屯、钱屯,有的囤外再画上梯子,以表明囤的高大。一边用灰画圈还一面嘴里念叨着:“二月二、打簸箕,大囤满、小囤漾”,希望来年家里粮食丰收,财源滚滚。

  人们还会在画好的仓囤中挖一小坑,将谷子、豆子、玉米等各种粮食放置其中,埋好,几天后看哪种先发芽,以此判断各种农作物的收成好坏。实际上,撒灰除了象征意义,在实际中也是有用的,在农村,旧式的农家房屋为土木建筑,房舍墙体或由土墼垒砌,寒冬里,墙缝、炕缝自然成了蝎子、蚰蜒、“草鞋底”等毒虫蛰伏之处。惊蛰以后,这些毒虫伺机出动,危害人身。二月二当天,村民便在炕墙下面及房屋墙根底下撒上点草木灰,也有熏虫辟邪的作用。临沂一些地方这一天举办土地会,农户凑钱为土地爷过生日,到土地庙烧香祭祀、敲锣鼓、放鞭炮,以求土地爷保佑有个好收成。

  剃龙头

  二月初二,民间最大的习俗是“剃龙头”,不管是老人小孩,剪发、修容,让自己焕然一新,预示着可以求得一年的好运。从一大早开始,一些理发店里就人来人往,顾客迎门,理发师们都忙得不亦乐乎。许多人之所以选在这天剪发,是因为民间有习俗,正月剃头不吉利,所以很多人普遍是在年前理一次发,然后一直等到二月二才“理发去旧”。

  吃豆子、摊煎饼,舞龙灯

  二月二这天,山东传统民俗,这一天要吃炒黄豆、炒豆萁,也都有摊煎饼的习俗。祈求今年五谷丰登,有个好收成。不少地方还有舞龙灯等活动,为的就是祈福送福。

  北京龙抬头节日活动

  吃春饼

  龙抬头春饼二月二日既然是“龙抬头”之时,许多食品就与龙牵扯在一起。北京民俗食品,一种烙得很薄的面饼,又称薄饼。北方地区还时兴食用面条、水饺等。每年立春日,北京人都要吃春饼,名曰“咬春”。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北京人也要吃春饼,名曰“吃龙鳞”。春饼比吃烤鸭的薄饼要大,并且有韧性(北京人称为要有“骨立劲儿”),因为要卷很多菜吃。昔日,吃春饼时讲究到盒子铺去叫“苏盘”(又称盒子菜)。吃春饼时,全家围坐一起,把烙好的春饼放在蒸锅里,随吃随拿,为的是吃个热乎劲儿。若在二月二这一天吃春饼,北京人还讲究把出嫁的姑娘接回家吃春饼。

  吃“驴打滚”

  老北京的习俗,人们喜欢在农历二月二买“驴打滚”品尝。黄豆粉面裹豆沙馅儿的驴打滚外形圆润,有“财源滚滚”的吉祥含义。

  照房梁、驱虫

  在北京民间有民谚说“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老百姓要在这天驱除害虫,点着蜡烛,照着房梁和墙壁驱除蝎子、蜈蚣等,这些虫儿一见亮光就掉下来被消灭了。龙抬头这一天进行驱虫活动的习俗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地区。二月二时各种昆虫包括毒虫的活动开始频繁,为了避免毒虫的伤害,人们举行一些含有驱虫意味的活动。如用棍棒、扫帚或者鞋子敲打梁头、墙壁、门户、床炕等,以避蝎、蚰蜒、老鼠等虫物。通常还要念吟唱歌谣,如“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不露头。”(天津)。”

  晋西北龙抬头节日活动

  龙抬头二月二龙抬头在晋西北地区,人们盛行“司钱龙”,早上太阳未出山,家家户户提一把茶壶,到河边或井上去汲水。按照这一年几龙治水的推算,在茶壶内放几枚铜钱或硬币。汲水以后,随走随倾地洒一条水迹回到家中,将余下的水与钱全部倒入水缸,钱龙就引回家来了,意喻一年发财。“引钱龙”时特别忌说话,以免惊跑了钱龙。

  晋西北一些地方的引钱龙,选择一棵大树或一块大石,用灰线围洒一圈。再用红线拴一枚铜钱,先将铜钱置放在灰线圈内,手拉线牵回家中,用容器盖住即成。

  陕西

  陕西西安地区这一天,一般是外婆(舅家)给外甥(女)送爆米花及饽饽馍。妈妈会前一天炒好齐子豆,准备给家里人。齐子豆是用油、水和面,然后切成小的立方体,再用油炒了。有的地方会把花生和齐子豆一齐炒。

  河北

  二月二在河北,农村早起有挑龙蛋的风俗,天还没有亮的时候,男主人用水桶从村里的水井里打水,相传二月二的水井里会有龙蛋,挑回家里以求风调雨顺,取吉祥之意。

  邯郸

  吃“龙须面”;“龙耳”、“龙角”(饺子);“龙子”(米饭);“龙拿珠”(混沌面);“食龙头”(猪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磁州附近山村有姑娘们过乞巧节的习俗。这一天,姑娘们可自由结伴,穿上好衣裳,带好小米、白面、油、盐及锅、碗、盆、勺等工具,一起上山野餐,这就是磁州古时流传下来的"姑娘二月二吃乞巧饭"习俗。

  石家庄

  吃麻花,猪头肉,饺子。那边是要吃那种面片,石家庄人叫咸食,混着鸡蛋和面粉香味的面片香;也有叫菜饼子的,就是把在地窖里藏了一冬天的萝卜挖出来,切成丝和面和到一起,烙出来的饼,沾着蒜泥和醋,很多人吃不习惯,不过这么多年的风俗沿袭下来,而且还一直能传承下去。

  承德

  早起煎饼早起煎饼午饺子煎肉片煎:二月二炸鱼煎肉,这叫“熏虫儿”。因为二月二正值惊蛰前后,百虫蠢动,疫病易生,人们祈望用这香味熏醒传说中的龙镇住毒虫,吃猪头肉。

  沧州  

吃龙拿珠,就是面条和饺子一起下锅煮,煮熟了再吃。吃饺子就是龙耳朵的意思或面条就是龙须子意思。吃龙鳞饼。

  沿海龙抬头节日活动

  奉祀土地公

  龙抬头祭社南方”二月二“龙抬头主要以祭社(土地神)习俗为主,祭龙习俗主要在龙升天的仲夏端午。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既有类似龙抬头节习俗,又以祭社习俗为主的新”二月二“习俗。由于”地载万物“、”聚财于地“,我国南方普遍奉祀土地神,土地神又称”社“、”社神“、”土神“、“土地公”、”福德正神“,客家人称”土地伯公“。”二月二“(古时春社是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秋社是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社日节主要是祭祀土地和聚社会饮,借敬神、娱神而娱人。从上古开始,社神就成为了祭祀系统中的祀典之神。时至今日,古老的“社神”已有了很多变化,但祭祀土地神的习俗一直保留下来,并随着华人的迁徙,在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也开花结果,落地生根。

  分祭猪肉

  龙抬头分祭肉分祭肉,聚众宴饮,奏乐欢娱。社祭作为民众欢聚节日的习俗,在龙抬头这天也会上演。《广州府志》引《番禺志》载:“二月二日土地会,大小衙署及街巷无不召梨园奏乐娱神。”昔日那祭社的盛况及人们聚众宴饮的欢娱场面,在这些记载中可见一斑。

  开笔礼

  “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在传统习俗里,为取龙抬头之吉兆。儿童在二月二这天,会举行“开笔礼”,过去私塾先生多在这一天收学生,谓之“占鳌头”。人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祝愿每一个孩子长大后断文识字。

  起龙船

  龙抬头起龙船在龙抬头这天,广东部分地区会有“起龙船”的活动,众人跳入水中“起龙船”,请龙出水、清洗龙船、试扒龙船。人们选择这天作为传统“起龙船”的日子,是为了显示百姓对龙舟的尊重,以及祈求事事顺利的心愿。

  剪龙头

  一直流传着二月二“剪龙头”的习俗,这天大人、孩子都剃头,叫“剃喜头”。特别是男孩子,都要理发,谓之“剪龙头”,据说在这一天理发能够带来一年的好运,也有要想鸿运当剃头的寓意。

  炮会

  龙抬头炮会二月二土地神诞辰,在广东部分地区,当地男女老少会用震天的鞭炮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一习俗被人们称作“炮会”。

  龙食

  由于人们对龙的崇拜,龙抬头这天人们要吃有“龙”字的食品来沾“龙气”,所以龙抬头风味食物大都以“龙”来命名。面条称作“龙须面”、面饼称作“龙鳞饼”……,人们希望以此祈求龙王保佑一年风调雨顺。

  其它地区龙抬头节日活动

  龙抬头浙南:泗溪二月二庙会,地处浙江南部的泰顺县泗溪镇是著名的廊桥之乡,世界最美廊桥“姊妹桥”的所在地,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在泗溪镇白粉墙村有着近三百年历史的二月二祈福庙会活动,每年农历二月初二这天,白粉墙村都要在本村的“陈十四娘娘”庙举行二月二庙会(祈福活动)。该习俗兴起于清朝雍正年间,俗称“做福”或“福酒”,从清代至民国“二月二”庙会活动发展到鼎盛,前往参加“福宴”的人群除本境乡民,更多的来客都是从十乡八里之外慕名面来,可谓盛况空前。庙会活动内容精彩,其中最大的地方特色是“娘娘踩街”、“福宴”和浙南木偶戏。

  唐山迁安:迁安地区的风俗是登山。民俗学家认为,“剃头死舅舅”本是汉人对清朝的反抗,经过三百多年的口口相传已经演变为另一种含义,如今更多的体现为中华民族注重血脉亲情的个性和文化传统。“社会在进步,民俗在发展,人们更应该注重的是民俗在文化方面的传承。

  江苏南通:民间有用面粉制作寿桃、牲畜,蒸熟后插在竹签上,晚上再插在田间,认为这是供百虫之神和祭祀祖先的食品,祈求祖先驱赶虫灾,也希望百虫之神不要危害庄稼。山东日照潍坊地区农村会用草木灰在地上画谷仓粮仓,在仓内撒上五谷,祈祷新一年谷粮满仓。并在这一天炒糖豆,(白糖、冰糖和花生一起炒)吃糖豆。是日,各地普遍把食品名称加上“龙”的头衔,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食“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等。妇女们在这一天不能做针线活,因为苍龙在这一天要抬头观望天下,使用针会刺伤龙的眼睛。妇女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起床后还要打着灯笼照房梁,边照边念“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有的地方妇女停止洗衣服,怕伤了龙皮,等等。山东菏泽民间习俗是二月二这天炒盐水黄豆,让黄豆开花。

  龙抬头广西中北部:桂中、桂北壮族地区也有二月二的传统习俗,桂中北地区的壮族都流传这一句“二月二,拜村社;龙抬头,祈丰收;八月二,祭村堂;龙收尾,送龙归”,二月二和八月二过法性质是一样的。准备的节前,会预先制定采购小组作为庆典头领,头领采用分组轮流制,每小组5人组成。每当块到节时候,被轮流到的“头领”挨家挨户收集资金和大米。节日那天“头领“负责买菜、做饭等一切工作。”血肠“是龙抬头和龙收尾不可缺少的祭品。”血肠“壮语叫”bong“有禾苗速长、五谷丰登的含义。做完祭拜仪式,每家每户都有一个代表去村社吃集体餐。吃完集体餐,“头领”负责给每位村民评价分配一段血肠和扣肉。在广西中北部壮族地区也有"二月二龙抬头,八月二龙收尾"的说法。

  福建莆田:莆田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打牙祭,大聚餐”之俗。农历二月初二,俗称“二月二”,莆仙人称二月二为“头牙”,而且与腊月十六的“尾牙”同等重视。按地方方言,“做牙”也叫“打牙祭”。所谓“打牙祭”,在《现代汉语词典》注解说:“原指每逢月初、月中吃一顿有荤菜的饭,后来泛指偶而吃一顿丰盛的饭。”然而,在莆仙,整个正月里闹元宵,都有“丰盛的菜肴”,算不上是“做牙”“打牙祭”。到二月初二,才是一年中“做牙”的头一次,所以称为“头牙”。“头牙”这一天,按传统惯例,各行业、商店铺、包括各户主,一到黄昏前后时段,置办果品酒肴等,点香烛、烧“贡银”、放鞭炮等。城里的把供案摆在自家店门前,乡村的到田头、社庙祭祀土地神,祈求丰收。然后,以祭神福余,邀请雇佣伙友工匠们聚餐,未得邀请者,就意味着被“解雇”。莆仙村民凡有雇佣木工、泥工等工匠做工的人家,户主须于二月初二晚上办酒席请工匠“做头牙”。

  福建福清:江阴镇的南曹村二月初二日报恩寺桃溪境迎春神游甚为壮观,人们装扮成状元、榜眼、探花郎、文武百官,彩旗、腰鼓队、旱船、蚌女、十番、舞龙、舞狮参游人数众多。春和景明,大地绿遍,到郊外走走,空气新鲜,阳光充足,大气中的“长寿素”——阴离子较多,是调整人体代谢的天然“药物”,更是治疗精神紧张的理想“解毒剂”。村民们以淳朴的情怀用古老传统的方式迎接着新一年的平安与丰收,祈盼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繁荣昌盛。

  长三角:长三角第一高峰浙江龙泉山上演群龙共舞,当地的畲族人在海龙抬头

  满族二月二:在满乡新宾居住的满族人十分重视这个民间节日,如同过年或过大节一般。妇女们在头节就忙着筹备东西,首要的是“山房草”(亦称苫房草),以及各色布块、五彩绒线等。满族人家在二月二头几天就磨黄米面,做豆面卷子。这一天满族人还有“领龙”之俗,用草木灰从水缸旁一直撒到井旁,灰道弯曲如龙,称“引龙”。全家人还要吃“龙须面”和“龙鳞饼”。妇女们这天不能做针线活。二月二熏香,从院子各处一直点到室内,有缝就插,这一天被称为熏虫日。

  龙抬头节日活动祝福短信

  二月二,龙抬头,愿你事业如日中天,心情阳光灿烂,工资地覆天翻,未来风光无限,爱情浪漫依然,快乐游戏人间。

  二月二,龙抬头到了,祝你在今后的日子里:事业有成,步步高升,家庭和睦,幸福安康。

  二月二,龙抬头,送礼只送大猪头。愿你今年好运从头到尾,快乐无边无际。

  今天是二月二龙抬头,愿你的好运连连,幸福满满,健康长寿,财源滚滚。

  二月二,龙抬头,愿你的事业像龙一样腾飞,生活像龙一样精彩。

  二月二,龙抬头,愿你的每一天都如龙般威武,每一刻都如龙般精神。

  二月二,剃龙头,愿你剪去烦恼丝,迎来好运头。

  二月二,龙抬头,愿你的事业和生活都能龙飞凤舞,步步高升。

  二月二,龙抬头,愿你的财运如龙腾四海,事业如龙舞九天。

  今天是二月二,龙抬头,愿你的生活中龙马精神,事业上龙腾虎跃。

  二月二,龙抬头,愿你的每一天都充满阳光,每一刻都充满希望。

  二月二,龙抬头,愿你的事业如龙行天下,无往不利。

  二月二,愿你的生活如龙腾虎跃,充满活力。

  二月二,龙抬头,愿你的财运如龙腾四海,财源广进。

  二月二,愿你的事业如龙飞凤舞,步步高升。

  二月二,龙抬头,愿你的健康如龙马精神,永远年轻。

  二月二,愿你的爱情如龙心凤肝,甜蜜如初。

  二月二,龙抬头,愿你的家人如龙腾四海,平安喜乐。

  二月二,愿你的友谊如龙飞凤舞,长长久久。

  二月二,龙抬头,愿你的每一天都如龙腾虎跃,充满活力和希望。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代表文章作者的观点,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与本站无关,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图片来源基于CC0协议的免版税图库,如有疑议请告诉我们,投诉邮箱:1613598000@qq.com